电话:13284825541 邮箱:gugang@mffuture.com
语言:

快捷导航

高碳锰铁中国北纬23°带——优质氧化锰矿聚集带“中国北纬23°带”

高碳锰铁指的是我们国家以北纬23°为中心,南至北纬21°,北至北纬24°,东起福建沿海地区,西到云南边界的区域。该带东西长约1500km,南北宽约220km,面积约30万km2。在“中国北纬23°带”寻找氧化锰矿床,是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原总工程师、“李四光学者”王永基先生早提出来的。他结合数十年锰矿勘查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中国氧化锰矿的分布规律,认为在中国开展氧化锰矿找矿工作,工作重点应放在“北纬23°带”上。“北纬23°带”的氧化锰矿分布图(黑色圆点代表氧化锰及碳酸锰矿床。在福建境内由于武夷山存在,影响了季风,导致该带北移)在此区域内,已探明的锰矿资源储量约占中国已探明的锰矿资源储量的40%,其中氧化锰资源储量占全国氧化锰资源储量的70%,是我们国家氧化锰矿床的主要分布区域。在该带上,已发现氧化锰矿床百余处,集中分布在广东梅州、罗定;广西大新、木圭、东平、天等、靖西;云南砚山、景洪等地。这些集中分布区内的锰矿床,多数已经被开发利用。优质氧化锰矿在此安家的成因:在中国北纬23°带内的氧化锰矿床,其规模一般为大到中型。其中,规模达到千万吨级的大型氧化锰矿有13个。这些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品位富,一般含锰为23%~45%。其中,含锰大于30%的富矿石占1/3~1/2,且含磷较低,一般为0.01%~0.2%,达优质富锰矿标准。为什么在中国北纬23°带上,会形成如此多且规模巨大的氧化锰矿床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一位的原因。在中国北纬23°带上之所以有如此多且规模大的氧化锰矿床的内因,就是这一带上有着丰富的原生沉积锰矿层。带内的沉积锰矿层,主要有元古界澜沧群惠民组中的锰榴石英岩,上泥盆统五指山组中的碳酸锰矿层,高碳锰铁下石炭统大塘阶及上石炭统壶天组中的碳酸锰矿层和含锰硅质岩,下二叠统孤峰组中的含锰粘土岩和含锰硅质岩,下三叠统北泗组中的含锰粘土岩,中三叠统法郎组中的碳酸锰矿层和含锰粘土岩等。在这些锰矿层中不仅探获了约占全国锰矿资源储量40%的碳酸锰,而且该锰矿层也为氧化锰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北纬23°锰矿带”形成的外因则是这条带上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该带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北纬23°26′)以南,为我们国家的亚热带地区。是我们国家亚热带季风雨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分布区,其气候特点是四时皆夏,一雨成秋。首先,该带上季风交汇,年积雨量大,受季风(尤其是东南夏季风)影响强烈。季风带来强的降雨,在北纬23°带内年积雨量可达1500~2000mm,在山地迎风坡处,年积雨量更大,可达2500mm以上。这种积雨环境,为锰质的溶解、运移,并形成氧化锰矿提供了条件。其次,该带气候炎热,年积温高,是我们国家热量丰富的地区,日平均气温≥10℃,年平均温度20℃~26℃,平均气温高于25℃的天数达150天以上,年稳定积温为7000℃~9500℃。这样的积温环境,为原生锰矿层的物理化学风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季雨林型常绿阔叶林广布与该带中,微生物活动强烈。阔叶林的根系发育,有机土层厚度大,这为锰矿的生物化学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常绿阔叶林的覆盖,对已形成的氧化锰矿还起到保护作用,高碳锰铁使其不被剥蚀而保留下来,成为规模较大的氧化锰矿床。

高碳锰铁